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

拜登签署新行政命令“扩大美国生物制造”再引国内CXO板块跳水反复风险“预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08日 17:22   来源:东方财富   发布者:子墨   阅读量:19381   
导读:概念继续下跌,其中海外收入相对较高的几家龙头企业股价跌幅较大。 截至当日收盘,姚明生物跌19.94%,康龙华成跌14.68%,泰格药业跌9.67%。 消息方面,据环球网报道,美国广播公司称,美国总统拜登于当地时间12日签署了一项行政...

概念继续下跌,其中海外收入相对较高的几家龙头企业股价跌幅较大。

拜登签署新行政命令“扩大美国生物制造”再引国内CXO板块跳水反复风险“预

截至当日收盘,姚明生物跌19.94%,康龙华成跌14.68%,泰格药业跌9.67%。

消息方面,据环球网报道,美国广播公司称,美国总统拜登于当地时间12日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鼓励美国的生物技术生产和研究报道称,该订单旨在促进美国在制药业,农业,塑料和能源行业的制造业环球网援引媒体报道称,此举是应对中国在生物技术方面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CXO股票第一次发生变化无论是UVL还是影响力难辨的产业链政策,大多击中了CXO营收更依赖海外地区,产业链上游尚未实现完全国内替代的短板

争取生物医药产业:拜登第二次签署相关行政命令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拜登第一次向生物医药行业动刀去年2月,拜登签署行政命令,对包括药品在内的四种关键产品的供应链进行百日审查和更深入的一年审查,并在随后发布的百日报告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药品供应链措施

据界面新闻报道,白宫声明指出,美国过度依赖外国材料和生物制造,多年来将生物技术等关键产业外包的做法威胁到美国获取关键材料的能力。

最近几年来,在国际市场上强势突破的中国CXO企业,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美国行政新秩序的目标之一。

对于生物产业的发展,今年5月,中国国家发改委也发布了第一个生物经济五年规划《生物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突破生物经济发展瓶颈,实现科技自力更生,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打雷不一定下雨:在细则出台之前,影响还不清楚。

消息昨天在圈内转了,大家都在担心相关影响你看,今天跌得多的大多是海外收入占比高的企业,整个板块都被拖累了日前,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国家商报记者

据全国商报记者统计,2021年,国内头部CXO企业药明康德,康龙华成,老虎药业的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75%,83%,47%,这三家公司的收入都不同程度地依赖于海外地区。

日前,中投顾问合伙人汪文华在接受《国家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这一行政命令对在华CXO企业的影响,还需要观察美国出台的后续细则是否明确指向医药R&D和生产的外包服务。

在汪文华看来,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很多美国药企将CXO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到美国并不是最优决策这是因为与美国国内的CXO公司相比,中国的CXO行业人力成本更低,临床患者招聘更快,可以在临床前和临床阶段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放弃这些理想的服务外包目标,让本土药企面临巨大的R&D成本增长和较慢的临床进展,显然违背了拜登签署相关行政命令的初衷

上述业内人士也持类似观点他们认为国内的CRO企业在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有优势,生产效率要高得多他们的服务能力能够满足国际化的要求,因此相关政策很难在短时间内对中国CXO企业的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反复的风险演习:迫使国内CXO企业补短板

这已经不是CXO国内股价第一次被情绪扼杀了虽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外医药产业链完全脱钩的可能性不大,但国内CXO产业链尚未完全实现国内替代,以及中美两国在创新生物制药数量和水平上的客观差距,或是CXO企业投资者容易成为惊弓之鸟的根本原因

在一次次的风险演练中,国内CXO产业的短板屡屡显现,也迫使CXO产业链在卡脖子技术的国产替代和突破上加速发展例如,许多国内CXO企业已经在海外布局生物制造基础设施

以国际化最快的公司姚明生物为例,它在中国,美国,爱尔兰,德国和新加坡拥有1万多名员工今年7月,公司宣布未来十年计划投资14亿美元在新加坡建设综合CRDMO服务中心,以扩大生物药物发现,开发和原液及制剂规模化生产的能力和规模建成后,预计将创造1500个R&D和生产专业岗位,并于2026年为公司增加12万升生物制药产能

2021年,康龙华城内部新建和扩建M&A的资本支出分别为20.93亿元和14.37亿元继去年收购吸收基因细胞治疗和ABL生物制剂业务后,今年1月和7月,我们又相继收购了英国Cramlington和美国考文垂API基地,进一步布局全球小分子生产服务能力

可以预见,未来国内CXO行业仍将在曲折中成长,但也需要及时安抚投资者的情绪。

汪文华表示,在某种程度上,此轮CXO企业股价下跌有市场投资者的过度反应一方面,国内企业能做的就是持续稳定地开展业务,从公司运营的角度尽量减少政策变化可能带来的短期影响,另一方面,面对投资者的相关质疑,尽量快速,详细地澄清事实,打消投资者的相关疑虑

~全文结束~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