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成效如何?且看“杭州样本”
2021年4月底,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的通知》,通过竞争性选拔,确定部分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特色突出的城市开展典型示范,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首批共确定20个示范城市,力争通过3年集中建设,实现防洪排涝能力及地下空间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河湖空间严格管控,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海绵城市理念得到全面、有效落实,为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创造条件,推动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年收官,示范城市干得怎么样?
近日,记者来到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之一——杭州,看看这样这座新晋的超大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何以“示范”?
注重“由点及面” 实现连片推进
初夏的铜鉴湖,风光旖旎,漫步湖畔,烟波鸥鹭翩翩起舞。这里,是自然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也是杭州海绵城市建设成果的有力佐证。
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的铜鉴湖,通过分洪隧洞与转塘片区连接,有效缓解了内涝问题,并将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升至20年一遇。铜鉴湖不仅能在洪水期发挥蓄滞洪水的作用,还能在平水期营造良好的河湖水环境,成为杭州周边旅游休闲的新热点。
“因为我们在铜鉴湖的西北侧设分洪隧洞,与转塘片区连接。洪汛期,通过分洪隧洞将转塘片区象山沿山南渠的洪水分洪至铜鉴湖,以降低南渠水位,缓解转塘片区的内涝。”西湖区海绵办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铜鉴湖的新建产生了巨大的生态容量,实现氨氮在每年4月至10月达到Ⅲ类,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达到Ⅳ类,满足受纳水体功能要求。
杭州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注重“点”上的突破,更强调“面”上的整体推进。
在杭州市拱墅运河亚运公园里,除了人工湖,各类“小海绵”设施随处可见,如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凹绿地等,实现了雨水径流的最佳管理,为周边河道提供了优质雨水水源,改善了区域水质及水环境,成功打造“海绵城市+绿建三星”双标准公园。
“我们以‘系统规划,全域推进,示范引领,长效管控’为工作原则,重点实施生态修复、防洪排涝、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利用和城市更新等五大领域工程项目,结合杭州各区特色,已选定包括西湖之江双浦铜鉴湖、萧山亚运、富阳杭黄等在内的多个高质量先行示范区,以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重点示范片区和项目,逐步构建区域连片的海绵城市建设新局面。”杭州市海绵办(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强化执行体系 突出数智特色
杭州,这座山水之城,近年来在海绵城市建设上展现了卓越的执行力。从强化组织体系入手,杭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海绵城市建设协调小组,并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协同、执行有力、高效精细的海绵城市建设组织体系。这一体系确保了“海绵+”理念在全市范围内的深入实施和全面推广。
记者在实地探访中发现,杭州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果已经逐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雨水花园、透水铺装、下凹绿地……一系列海绵设施的应用效果,不仅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问题,还提升了城市的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品质。同时,这些海绵设施还与周边景观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景线。
“杭州坚持目标导向,通过制定一系列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区域。去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分别对规划编制、规划管控、设计审查、施工建设、竣工验收、运行维护、宣传培训、监督管理、检查考评等建设全过程内容作了详细规定。”杭州市海绵办(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记者也观察到,杭州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也充分发挥了“数字经济第一城”的优势,快了数字化场景的创新应用。
在既有杭州市城市内涝监测预警平台的基础上,杭州融合建设了“杭州市海绵城市智慧管控平台”。该平台以海绵系统化方案和专项规划为指导,通过系统化布设新增监测设施,共享既有数据信息,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市的海绵城市监测体系。这一平台不仅实现了城市内涝的预报预警,还提供了海绵城市绩效管控和重点区域、项目的监测管控等功能,为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决策和精准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全文结束~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