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这些老手艺,你认识几样?
惟妙惟肖的芦苇画、古朴典雅的雄州黑陶、轻巧灵动的淀上轻舟、千奇百怪的捕鱼技巧……如椽巨笔擘画未来之城,匠人精神演绎世代传承。千百年来,这些凝结着雄安人民智慧与匠心的老手艺,不仅蕴含了浓浓的乡愁,更成为雄安的靓丽名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它们。
【白洋淀芦苇画】
白洋淀芦苇画素有“一寸芦苇一寸金”之誉,是由古老的苇编技艺发展而来。其用料环保、制作精美,花草鱼虫、人物建筑、山水风景尽可入画。但是工序繁杂,需要精选白洋淀特种芦苇及其他材料,经过分类、切割、雕刻、编织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2009年,白洋淀芦苇画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雄州黑陶】
雄州黑陶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采用雄安特有的纯净细腻的红胶土,经过手工拉坯成型、晾晒、轧光、画线、雕花以及烧结等多道工艺程序,制作成仿古、仿青铜器、高轧光、镂刻、彩绘等多种系列的黑陶工艺品,不仅保留着千年古艺的特色,还具备“质地细腻、古朴典雅、色如墨玉、声如钟磬”的新特征。
【京簧竹刻】
雄县京簧竹刻是清代宫廷工艺,采用毛竹与楠竹,将其锯成节、砍掉外皮、刮去竹肉、留下竹筒内壁很薄的竹簧,蒸煮晒干后粘贴镶嵌在各种器型的竹木胎上进行雕刻,制成花瓶、珠宝盒、笔筒、袖珍文具柜等各种观赏兼使用为一体的艺术品。色泽沉稳,古朴光润,古代文人将其形容为“象牙”,故被称为“竹象牙”。其不仅较完整地保留了清代宫廷技艺原有的风貌,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工艺技巧,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是研究竹簧清代宫廷技艺的活态资料。2018年,京簧竹刻被列入第六批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马家寨造船】
马家寨是北方地区有名的造船专业村,其造船史宋代起便有记载,改革开放后,马家寨的造船者遍布北京、天津、内蒙古、东北、山西、陕西、河北等各大水库。马家寨人造船有三个绝活:一绝是“量材使用”,买树时一眼就可看出树的好坏,伐树时随弯就弯取材,不浪费;二绝是“甩线一手准”,他们根据船的部位用材放成曲线,而一般木匠只能放直线;三绝是“放印子”(即给船打补丁),先将船体上损坏的部分用工具剔掉,洞孔自然成不规则状态,然后船工选一块合适木料,不量尺寸,单凭目测用斧子砍,而且一砍便成,一放准是严丝合缝。如今,马家寨村外的水路已被陆路代替,船只已不再是人们生活必需的工具,但是马家寨的匠人们依旧在用锛凿守护着古老的造船技艺。
【白洋淀捕鱼】
“春放鱼鹰夏撒网,秋天的螃蟹篓里藏,白天打箔夜里卡,黑鱼抬头上鱼叉。”白洋淀水产众多,淡水鱼类多达几十种,多年的渔猎生活让淀区群众积累了丰富的捕鱼经验。撒网、扎箔、扳罾、下卡、淘干、卷苲等捕鱼方法,花罩、粘网、灯笼、虾篓等捕鱼器具不胜枚举。千奇百怪、灵活多变、因地制宜的捕鱼技艺,处处透着水乡人的灵活变通。
【雄县张岗乡仿古石雕】
雄县张岗乡被誉为“中国仿古石雕文化之乡”,仿古石雕产业兴起于宋代。这里的仿旧工艺是别处所没有的。一件件不起眼的石雕经过风化、打磨、浸泡、抛光、上漆等十余道做旧加工工序的淬炼,变得滑润精美,极具收藏价值。制作仿古石雕是一门深厚的学问,各朝各代的石雕风格、造型、神态、刀法等都不尽相同。目前,张岗乡仿古工艺品以石雕产业为中心,涵盖仿古瓷器、木雕、竹雕、铸铜等领域。
【白洋淀苇席】
白洋淀苇编是淀区世代传承的古老手艺。勤劳聪慧的淀区人民利用芦苇编织成品种繁多、形态各异、用途不一的苇席,如炕席、苦垫席、囤席、包装席等,包括平纹、彩纹、回纹、桌面纹、人字纹等多种样式,颇受人们青睐。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家编席忙的场景已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是这项颇具白洋淀水乡风情、自然古朴的技艺,记录了白洋淀的沧桑,守住了白洋淀人的记忆。
【三县剪纸】
一把剪刀随巧手在纸上曲折蜿蜒,不一会儿,你便看见花鸟虫鱼、山水风光、亭台楼阁、戏曲典故、灯花窗花,甚至还有五谷杂粮、民俗生活……这便是“一把剪刀随心动,万种风情入画图”。剪纸是我们最浓的民族情结之一。雄安三县剪纸各有各的巧,或粗犷豪放、随意大气,或精细秀丽、玲珑剔透,背后承载的却是雄安人共同的记忆与情怀。
~全文结束~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