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国内

复旦大学《亚太新版图创变者》课程领衔教授黄毅: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人才?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5日 21:4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布者:秦开   阅读量:5987   会员投稿
导读:中国在四十多年改革发展的历程中,逐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体系,金融业在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的金融教育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随着中国金融的发展脉络不断创新突破。站在中...

 中国在四十多年改革发展的历程中,逐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体系,金融业在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的金融教育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随着中国金融的发展脉络不断创新突破。

  站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折点,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中国的金融教育有哪些独有的特色,新时代又期待什么样的金融人才?《复旦金融评论》特邀复旦大学金融学教授、瑞士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及发展学院百达私人银行原金融与发展讲席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部原经济学家、复旦大学《亚太新版图创变者》课程领衔教授黄毅展开一系列对话,探讨中国金融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复旦金融评论》:谈及中国的金融教育,势必会提及中国金融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历程。您能否结合在国内外求学和教学的经历,简要阐述一下中国金融学的快速发展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有哪些特殊性?

  黄毅:中国的金融学教育是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而创新突破的,可以沿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三条主线,来观察在中国金融学的变迁:第一,金融学在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改革和创新;第二,金融学在中国经济从封闭经济转向开放经济过程中的改革和创新; 第三,金融学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改革和创新。

  《复旦金融评论》:中国的金融教育可以在哪些方面尝试有特色的创新,如何在世界范围内起到引领的作用?

  黄毅: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径有别于一些西方国家,因此中国的金融教育与西方也有差异。我从事金融学教育和研究工作,聚焦国际金融,涉及汇率、银行、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在此过程中,和欧洲国家相比,中国的信贷市场其实也是分割的。其中一个典型的现象是,当地的银行更偏向给当地的企业贷款,传统的线下的金融服务很难覆盖中国的人口规模(特别是“长尾分布”的小微企业)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从信贷供给角度看,这也间接影响私营部门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我们经常说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因此,科技助力金融,数字金融将会助力中国金融教育弯道超车

  同时,财富管理和家族传承也可以帮助中国金融教育实现弯道超车。我担任瑞士最大私人银行百达私人银行金融与发展讲席教授(Pictet Chair in Finance and Development)期间,瑞士作为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财富管理是其金融教育十分重要的部分。如何积累财富、如何进行家族传承等都是关键的议题、如何从专业的角度做投资从而形成最优的家庭资产配置方案,金融学中家庭金融(household finance)也是比较前沿的研究和教学领域。

  《复旦金融评论》:金融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现阶段的中国金融教育需要注重对人才的哪些能力进行培养?

  黄毅:金融学教育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一,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学教学和前沿研究等为人才打开了一个专业的、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尤其对于金融学专业的人才来说,宏观政策、汇率风险、货币政策等方面系统性的学习和分析十分重要。第二,我认为数字金融这一部分的内容也会成为日后金融学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数字化不仅解决了金融的本质问题,还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的问题。

  因此,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国际化,邀请业界的导师、政策界的专家与大家分享实操经验,让大家了解真实的世界非常必要。

  由黄毅担任课程领衔教授的复旦大学《亚太新版图创变者》课程,依靠复旦大学的百年名校平台,聚焦亚太和东盟地区的新机遇,为学员打开专业化、国际化的学术视野,针对“构建亚太共同体的国家战略方针”、“RCEP的政策解读”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学习与分析。

  同时,复旦大学《亚太新版图创变者》课程邀约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昆山杜克大学、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资深教授从前沿视角剖析经济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和风险点,也有供应链专家、东盟区域已有丰富且成功创投经验的投资专家以及政策界专家从战略落地的层面解读东盟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这支兼具“国际化”与“实战化”的顶级师资队伍无疑为《亚太新版图创变者》课程注入更加实战化、在地化的前沿视角和经验分享,实现政策界、业界、学界三方赋能,共创企业出海亚太地区的创新应对策略。

  《复旦金融评论》:当前哪类应用型、研究型或综合类的人才比较紧缺?

  黄毅:交叉型人才是比较紧缺的。如果传统的金融学教育仅仅教会学生如何做估值、做IPO(首次公开募股)、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或是并购,那么对于新兴的行业和赛道,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新经济企业,没有具备复合能力的交叉人才,很难实现培养目标和从商业竞争胜出。这也是全球各大商学院正在推广最新的金融学教育,比如说行为科学和脑科学、科技与金融、数字金融等跨学科课程的原因。

  《复旦金融评论》:职场人如何通过回学校深造实现自己的长远目标?

  黄毅:在我看来,之所以在金融企业工作过的人回归学校深造、进行终身学习,是因为传统金融的知识已经满足不了变化迅速的资本金融市场以及新型金融生态的发展。因此,他们选择重新进修,补充新的知识,并通过重新学习来解决业务上遇到一些难点与痛点。还有一部分是有工作经验但不完全从事金融行业的学生。他们可能来自传统经济行业或者是自主创业。如何为职业生涯做长期规划而不追求短期的收益,就显得十分重要。

~全文结束~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微信